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葡萄酒批評學:致神崎雫與遠峰一青君


-----前言-----


此文寫作方式與「品味的死人」相同。


-----本文-----


在一個天氣晴好的上午,
化身成博士的靡菲斯托(Mephistophefes)在某大學講授批評學,
這個"批評學"並不是指康德的三大批判或什麼,
只是講如何從事葡萄酒批評的學問。

靡菲斯托道貌岸然的站在講台上,緩緩開口:


「各位,上周所講的相信大家都明白了。
今天我要進一步談談『半肯定論法』。
什麼叫作『半肯定論法』呢?

正如字面所示,
是對某一酒款肯定其一半價值的批評方法。
但是被肯定的"一半"必須是"更壞的一半"。

在『半肯定論法』中,
肯定"更好的一半"是很危險的。」

「譬如把此一論法運用在櫻花上,
眾所周知,櫻花"最好的一半"是花色和花形的美。
若要使用『半肯定論法』,
就必須找出櫻花"更壞的一半",
在櫻花的例子中,也就是"氣味"。

因此,舉例而言,我們可以這樣批評櫻花:

『氣味的確有,但,僅此而已。

若我們沒有肯定"更壞的一半",
反而肯定"更好的一半"時,
『半肯定論法』會出現怎樣的破綻呢?

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句:
『櫻花色形的確很美,但,僅此而已。』
如此一來根本就談不上是貶低櫻花了!

學期到了現在,我應該不需再提醒各位,
葡萄酒批評學的重點,
正是學習:『如何貶低某些酒款的方法』吧?」

說到一個段落,靡菲斯托停了一下,續道:


「那麼,這個"更好的一半"或"更壞的一半",
究竟是根據什么標準來區別的呢?

為了解答這個問題,
必須回到我們經常提起的價值論上。

所謂"酒款的價值",
並非古來公認的那樣存在於酒款本身,
而是存在於品飲酒款的我們的心中。

也就是說:
所謂"更好的一半"或"更壞的一半",
必須以我們自己心中所愛為標準。

更精確的說:
必須以一個時代的民眾喜愛什麼為標準。 」

「譬如現在的民眾不喜愛平價酒單寧單薄、
口感易飲的特性,那麼平價酒款就是壞的。

又如現在的民眾喜愛法國列級酒莊,若是老酒更好!
則帶有老酒古怪氣息的列級酒莊必定是好東西。

據此,某酒款的價值:
即"更好的一半"與"更壞的一半",
也必須像這樣區分開來。」

「若不運用這個標準,
反而想以所謂天、地、人等為標準,
則是最滑稽的時代錯誤。

諸君應該扔掉那種舊時代的想法,

就像扔掉瓶塞已經突出的酒一樣。

要記住,
善惡不超越好惡;善惡即是好惡。

這不單單指『半肯定論法』而已,
也是有心從事葡萄酒批評者不可忘記的法則。

「好的,『半肯定論法』大致如上所述。
不過最後我想請各位注意僅此而已』這句話。

在『半肯定論法』中,『僅此而已』這句話相當管用。


首先,在僅此而已』一語中,
雖然語意似乎指『此』是『稍好的一半』,
但其『僅』字又帶有明確的負面語感。
其次,也否定了『此』以外的其他東西。
可以看出『僅此而已』這句話頗富一揚一抑之趣。

但是,更微妙的是第三,
『僅此而已』一語隱約否定了『此』的價值。
雖然否定,卻又沒有說明為什麼否定,只是意在言外罷了。

這就是『僅此而已』最顯著的特點:
明顯而又含混;肯定而又否定,

這就是真實的『僅此而已』的含義。」

環視教室裡的學生,靡菲斯托繼續說下去:

「我認為『半肯定論法』比起『全否定論法』或『緣木求魚法』更容易搏得信賴。

『全否定論法』或『緣木求魚法』上周我已經講過了,

為慎重起見再重複一次。

『全否定論法』:
就是從該酒款的主要價值本身進行批評。

『緣木求魚法』:
則是刻意從該酒款本應缺乏的特質進行批評。

譬如為了否定某平價酒款的品飲價值,
不妨責備它的簡單、易飲、以及膚淺;

或是可以反過來罵它:
缺少架構、沒有層次變化、瓶陳實力低落。

前者可稱為『全否定論法』,後者即為『緣木求魚法』。

『全否定論法』或『緣木求魚法』雖然痛快淋漓,
卻難免招致偏激之嫌。

而『半肯定論法』至少承認了該酒款一部分的價值,
比較容易被看成公允之見。

喝了一口茶,靡菲斯托看了看教室內的時鐘,道:

「下星期前,請把『半肯定論法』用在
貓頭鷹 (La Cuvée Mythique )`06的酒評上。

(此時一個年輕學生提問:
「老師,不能用『全盤否定法』嗎?」)
靡菲斯托回答:
「不,至少目前不能用。
Mythique  `06 畢竟是著名漫畫曾經出現過的酒款,
暫時只適用『半肯定論法』。」


一星期後,得分最高的答案如下所示:


表現確實超值,但,僅此而已。




延伸閱讀:

其他酒類短篇
芥川龍之介,〈 批評學——致佐佐木茂索君,錄於《侏儒的話》。


原文版



沒有留言 :